假山雕塑:塑石假山防止开裂的方法

    要想有效防止塑石假山开裂,首先要进行了解塑石假山开裂的原理。众所周知,塑石假山的主要包括原料是钢筋混凝土,而导致塑石假山开裂的直接影响原因之一就是提高混凝土。塑石假山成型后,在早期抗拉强度问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自己以前,由于我国混凝土的湿胀干缩、化学减缩、热胀冷缩等原因产生了收缩,受约束的水泥混凝土企业往往会通过产生不同裂缝。
    由于塑石假山结构尺寸较大,水泥水化热导致假山体内温度升高,从而形成较大的温差,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变化较大。


    第一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包括控制混凝土水化温升、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结构等。


    第二、 塑石假山的制作工艺中降低生产水泥混凝土水化热和变形
    1.选用低或中等水化热水泥配制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根据测试,每10公斤水泥,水化热会使混凝土温度上升和下降1摄氏度。
    3.使用粗骨料,尽量可以选用不同粒径影响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进行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公司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企业减少由于水泥材料用量、降低发生水化热的目的。
    4.在地基中埋设冷却水管,引入循环冷却水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5.为了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在厚大体积无筋或少筋混凝土中加入不超过20% 的大块石。
    6.搅拌混凝土时,可加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改善配筋。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一定温度筋,可建议通过设计工作人员将分布筋做适当调整。温度筋宜分布细密,一般用φ 8钢筋,双向配筋,间距15厘米。这样一个可以不断增强企业抵抗环境温度应力的能力。上层建筑钢筋的绑扎,应在浇筑完下层混凝土技术之后学生进行。
    8.搭建后浇接头。当大体积混凝土的平面尺寸过大时,可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有利于混凝土的散热和降低内部温度。

 

856856856.jpg


    第三,降低混凝土的温差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影响混凝土,尽量可以避开炎热天气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系统进行产品预冷,或对骨料之间进行全面覆盖或设置一个遮阳控制装置能够避免日光直晒,运输管理工具如具备一定条件也应搭设避阳设施,以降低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2.加入相应的缓凝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具内的通风,加快模具内的散热发。


    第四是加强塑石假山施工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完成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展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控制应力,夏季应注意可以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温覆盖,以免企业发生变化急剧的温度梯度问题发生。
    2.采用长期养护,规定合理的脱模时间,延迟冷却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温度监测和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基面与基面温差控制在20摄氏度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要过大,从而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
    4.合理进行安排以及施工管理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工作过程中可以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

 

369369.jpg


    第五、 改善环境约束自身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1.大体积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或砌块浇筑,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或在适当位置设置后张条,以放松约束,降低各浇筑长度的蓄热能力,防止水化热积累,降低温度应力。
    2.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与岩石基础之间,或基础与厚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滑动层,如用平面浇筑沥青胶铺砂、刷热沥青或铺卷材。在垂直面和键槽上设置缓冲层,如铺设30-50毫米厚的沥青木丝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入效应,释放约束应力。


    第六、 提高我国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运动强度
    1.选用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格控制泥浆含量,增强混凝土的振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2.采用二次投料法和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3.在大体积进行混凝土技术基础内设置一个必要的温度配筋,在截面发生突变和转折处,底、顶板与墙转折处,孔洞结构转角及周边,增加斜向构造配筋,以改善环境应力主要集中,防止产生裂缝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