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博物馆人物雕塑的设计制作要点

        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往往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国家处于动荡分裂的时代,人们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艺术,当国家稳定,社会经济也得到充分发展了,人们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此时社会大众才有精力也有能力去追求艺术。

        我国经历改革开放将近40年了,经济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前几天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主席也提到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由“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经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了,现在的人民更加需要追求精神方面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美好生活。

        所以相应的,国家和社会也在全国各地支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博大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其中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就是文化建设传承的一部分。

        那么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就会伴随着博物馆雕塑的设计制作加以补充完善,本文就简要的讲解一下博物馆雕塑当中的人物雕塑设计制作要点:

        1:尊重基本的历史史实制作,不能凭空臆想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应,在对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升华,可以再创作,但是绝不能凭空臆想,更不能胡编乱造。曾经看过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画,画面原本是在一个月亮高悬的夜晚,萧何骑着一匹马追赶大将韩信的故事,但是却被网友改成了骑着一辆自行车去追赶的闹剧,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萧何月下追韩信正版.jpg

符合历史事实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连环画

萧何月下追韩信盗版.jpg

被网友恶搞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而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在日益繁忙工作的今天拿这样的“作品”出来缓解一下生活压力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之后只会让人觉得审美疲劳,甚至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对历史把握模糊不清,在对待别的一些严肃的历史事件时也是嬉笑戏谑。

所以在博物馆雕塑的制作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方面不够清楚的地方,需要设计师们查阅相关的历史文件资料加以确定,这其中就包括了出现在博物馆雕塑内容当中的人物、服装、鞋履、建筑风格、古代器物、乃至文字等等方面都需要有文件资料加以佐证。

官网-三国历史博物馆浮雕雕塑永安托孤_副本.jpg

三国历史博物馆浮雕雕塑永安托孤

2:雕塑人物刻画要细腻,风格以写实为主

 

应用于博物馆内外的雕塑,一般要么就是反应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内容,要么就是对当时英雄人物的单独塑造。而这些内容当中少不了的就是对人物雕塑的刻画,博物馆雕塑人物的刻画当然要比广场人物雕塑或者校园人物雕塑更加细腻,因为去博物馆参观的民众往往是上了年纪的有一定生活阅历和审美追求的人,他们对艺术的要求比一般观众对艺术的要求更加高。或许在普通大众看来,雕塑是看整体,远远的看就够了的。而对于博物馆观众来说,他们对于雕塑往往是看细节,看的越细越深入才是他们的目标。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博物馆雕塑也要比另外场合的雕塑塑造更加细致。

抗战遗址博物馆人物主雕.jpg

抗战遗址博物馆雕塑人物主雕

官网-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博物馆雕塑洪秀全雕像.jpg

广西桂平市红色遗址博物馆雕塑六大天王之洪秀全雕像泥稿

 

当然,有些人看到下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雕塑之后可能会对我上面的说法表示怀疑,不过我本文所指的博物馆雕塑不是展览用的艺术类博物馆雕塑。而是商业性的博物馆雕塑,这里需要声明一下:

艺术性展览区博物馆雕塑.jpg

位于山西大同的中国国家雕塑博物馆展出的艺术雕塑作品

艺术性展览用博物馆雕塑.jpg

位于山西大同的中国国家雕塑博物馆展出的艺术雕塑作品

3:博物馆或展览馆雕塑的制作材质以金属原材料制作为主

这是由于第二点制作要求而来的,对于人物刻画要求比较细致的博物馆雕塑,所以制作手法以铸造手段较为常见,而铸造手法也是最为经典古朴的塑造手法,铸铜雕塑既能较为长久的保存,同时又可以非常细致的表现出人物表情及面部细节。还可以进行一些艺术加工仿制出年代久远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文物气息。

以上就是对历史类博物馆人物雕塑设计制作要点的简单总结,当然由于经验有限,未免有遗漏不足之处,欢迎读者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