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与当代中国雕塑的关系

一、雕塑的发展历史
    商周时期方鼎的出现,标志着商周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它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反映了中国青铜器4000多年发展的原始文化。精美的青铜器作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受到古今中外人们的喜爱。秦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君主更加重视宫殿建筑的建设。雕塑装饰在宫殿建筑中得到体现,创造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雕塑发展到墓雕,以石雕为主要群体雕塑,开创了古代子孙墓雕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文化进入新时代中国并迅速经济发展,推动佛像雕塑和石窟的形成。隋唐时期的雕塑引入了外来艺术,雕塑具有时代特征。"宋代"雕塑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色彩雕塑发展得更好。在明朝和清代,雕塑更注重细节的处理。统治者建造了许多豪华的雕塑,人们开始将这些雕塑用于日常的房屋装饰。
    二、装置艺术的出现
    在中国古代建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雕塑艺术开辟了一个跨时代的模式,早期雕塑装置艺术的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传入中国,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相融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劳申伯格艺术展震惊了当时的中国雕塑家,装置艺术开始在中国雕塑中应用。随着装置艺术的出现,中国雕塑艺术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态,探索着后现代艺术,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领域相适应并常用与景观雕塑,也是不可缺少的雕塑种类。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装置艺术浪潮对中国雕塑艺术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装置艺术开始在少数圈子出现,到90年代中期,装置艺术发展蓬勃,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馆等地都举办了装置艺术展览。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装置艺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雕塑艺术也开始受到关注。进入21世纪以后,装置艺术成为中国雕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改变了雕塑艺术的传统模式,进一步阐释了雕塑的深刻意义,深刻地表达了雕塑家的情感,装置艺术突破了艺术本身的局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使雕塑具有中国特色。雕塑更具立体感和水平感。雕塑只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实体,装置艺术赋予雕塑以内在精神,赋予雕塑以感染人的力量,雕塑中的空间感引导人们寻找其背后隐藏的意义。
    三、装置艺术的特点
    1.空间性中国雕塑的装置艺术表现为一个三维空间。这种空间性需要很大的空间来创造艺术装置,可以在室外创造,但更多的是在室内。
    2、同样性在雕塑实物展示的过程中,装置设计艺术实际上与之整合并存在同样性,不论装置艺术研究通过使用何种媒介技术进行分析展示,都需要学生参与的观众提供基础,装置艺术是对人们对于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3、特定性虽然装置艺术文化创作我们可以自己不受限于艺术种类,不只是在雕塑上,在绘画、音乐、影视、摄像等领域方面都有可能涉及,但是装置艺术的作品展示他们有着特定性,需要根据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还有一些特定的观众。
    对装置艺术认识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艺术表现手段上,雕塑除了外在的视觉冲击外,更多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人们在认识和掌握装置艺术时应该有多元的思维。
    四、装置艺术的发展
    装置艺术在中国发展已久,中国雕塑装置艺术的应用需要创作者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许多雕塑作者的作品总是基于个人知识水平,缺乏创新的独特性和意义。装置艺术是一种前卫的艺术表现,但其收藏价值和知名度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一些雕塑艺术出现庸俗化趋势,这些都不利于装置艺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