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的特征
第一,装置艺术的定义及其形成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对成品或复合材料进行艺术上有效的选择、利用、转化、组合、安装,以形成富有精神文化内涵的个人或群体的新展示。这是一种安排展品的方式,一种三维展品,可以在室内和室外进行短时间或长时间的展示,具有完美的创意和艺术处理。原始装置由废弃的传统雕塑材料制成,这些材料组装完毕,其部件的左右为预制天然或人为材料、物体或碎片。在当今的西方可以被称为主流艺术形式之一。古老的艺术权威和信条受到影响和转变,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开始消解,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被解构,倡导存在和理解的多样性。在装置艺术中,它表现为对艺术与生活、艺术感觉与现实世界、艺术家与作品等界限的交叉和超越,这也是装置艺术与当代中国雕塑的关系。
艺术家们挑战传统的艺术分类,试图消除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等等的人为障碍。他们使用任何他们需要的手段和材料来创造艺术,而不受定义的束缚。他们大胆运用生活中的现成物品,通常是立体的形式,如床、椅子、灯具等,渐渐地,装置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元素,促进了装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二、装置艺术的特征
1.装置进行艺术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环境”,“场所”是装置设计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也可以说装置艺术是景观雕塑。即不论受何种观念指向和制作技术方法研究影响的装置艺术文化作品的有效信息展示,必须依赖于企业一定能够有效的时空场所。不仅具有如此,具体的作品本体与环境工作场所又是社会和谐同构的整体。
2. 装置艺术具有存在与过程的共振。在设备中,某种形式的存在对整个工作的过程显示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作品的过程展示意义对成品形式的存在具有升华作用。也就是说,实物在装置和作品的展示过程中的物理存在是有机同位素、相互支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因此,促进影响观众压力效应的装置艺术静态与动态组合的形成,以及其有效释放的强大效果,就足以促进其形成。
3.装置艺术创造景观来容纳观众的观点。公众参与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迫使观众在限定的空间内从被动的观看转变为主动的感受,甚至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等其他感官。
4.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装置艺术作品是多变的,可以在展览期间或在不同地点展出时改变或重新组合。与此同时,它自由地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诗歌,以及任何其他可以使用的手段的运用结合起来。
5.装置艺术是非永久性的艺术,总的来说是一种不用于收藏的艺术。也就是说,装置艺术作品的展览是在特定地点预设的有限时间内进行的。一旦作品的展示时间结束,作品的“这种存在”的意义就消失了,只剩下作品展示时的图像数据记录或对其人物的描述。
6.装置进行艺术是多样性的艺术。即是说,尽管我们当下社会人们对装置设计艺术的认识、把握发展经验有相似性,但各不相同的个体在联系学生主体企业自身的多元文化认识这个基础上对装置艺术的理解、把握中国又是不尽相同的。因而装置艺术形式展现的形态、意识指向等都有所了解不同,呈多元性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