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的概念

(一)“装置艺术”的概念与内涵
    装置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与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和概念艺术有关,是一种理念的物质化的产物。“装置”即“装配”或“集合”,是“物体”的延伸,是空间设计本身的异化,是人和一个物体、环境的对话。“装置进行艺术”是指通过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手法对现成物品信息予以重新建构,置放于新的展示活动场所,并赋予其新的意义指向的一种文化艺术发展创造和展示教学方式。它是以对学生现成物品的直接可以拿来主义式的挪用或搬配,它的表现企业价值问题就在于让现成品本身的生活水平指向与社会意旨在通过展览工作场所等新环境下获得一些令人反思的新意义。装置作为艺术教育具有重要合成媒介的含义。由于这些装置艺术中众多传统艺术门类,以及我国众多实物的非逻辑、非再现的陈列,它们相互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无穷大的观念的“排列组合”关系。同时,装置艺术还充分利用反映市场变化中的世界,因为这种装置艺术中静止的物品并不是没有绝对不是静止的,它们所存在的空间学习环境和社会经济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因此研究它们本身的意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装置艺术与当代中国雕塑的关系

222.jpg
    (2)装置艺术对雕塑艺术的革命意义
    装置艺术具有实体材料和体积或立体空间的特点,但它不注重材料本身的加工
    这个过程,以及成品的坚定性和恒定性,或表现形象的模拟,它更注重选择和组合现成的物体或材料,符合自己的想法表达,以及内部思想联系的组合。这种结合的理念指导立体雕塑,打破了雕塑在“制作”过程中的观念。因此,装置艺术对雕塑艺术具有以下几个革命性的意义: 第一,装置艺术是对真实对象的直接呈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真实存在、真实生活和真实环境本身,因此,它消解了雕塑艺术的造型。其次,装置艺术消除了手工艺模仿的形式再现,直接将材料和现成物品作为艺术作品对待,材料和物品本身成为表现元素,突破雕塑艺术在艺术媒介上的局限,拓展和挖掘真实材料本身的表现性。再次,装置艺术使日常生活用品和废弃物开辟了观察和透视的新领域,打破了雕塑艺术的审美方式。第四,装置艺术将空间环境和观众带入装置艺术作品,观众的参与使观众和作者走在艺术与生活之间,从而实现艺术的艺术生命和艺术生命,打破了雕塑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界限。第五,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融合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各种艺术形式,打破了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第六,装置艺术作品具有变异性,艺术家可以在展览过程中改变组合,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展出
    时间的任意增减,打破了雕塑作品永恒不变的静态特征。综上所述,装置艺术概念的物化消解了雕塑艺术的造型,打破了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装置艺术的现成运用消解了传统艺术的艺术性和艺术家的精英本质,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方式;装置艺术作品融入了空间环境和观众,消除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装置艺术作品的可变性将作品的空间拓展到可变的多维状态,打破了雕塑作品的静态、瞬间和永久的特征。因此,本质上,在装置艺术的冲击下,景观雕塑固有的概念和特征被消解和延伸。一方面,雕塑艺术获得了新的复杂的艺术创作手段,拓展了艺术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必然导致新的综合艺术风格的出现,以及每种艺术风格固有的多样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