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雕塑的空间把握
雕塑作为三维立体的造型艺术,用形体表现艺术精神。优秀的雕塑能通过造型的起伏向所占据的空间环境传播艺术感染力,形成浓厚的氛围。它所传达的信息在给受众带来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引起了内心的共鸣,产生了教育的意义。它为雕塑创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即雕塑如何通过对空间情感的把握,更有效地与观众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体验,也从而分出了“写实雕塑”和“写意雕塑”。
众所周知,如果一件艺术品没有得到观众的欣赏,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雕塑也是一样,它通过传达精神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它与人们的交流,人们在欣赏雕塑的同时,不知不觉的精神洗礼。雕塑可以充分调动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情绪。而在自古至今的宗教雕塑中,对空间精神控制的雕塑造型更为明显。可见,对空间情感的把握是雕塑创作理念发挥的关键。
对于雕塑制作家来说,应该如何运用专业能力来保证雕塑空间情感的有效表达?空间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种环境氛围,只能借助有形载体来实现。这个载体就是雕塑造型,用有形的造型去把握无形的精神空间。对于雕塑来说,造型是手段,但它所创造的无形的精神空间才是它的目的。雕塑家在审视雕塑造型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审美认知特征。视觉元素在人的知觉反映中是以整体知觉的方式表达的。也就是说,在人类的视觉感知中,人类获得的各种视觉元素会被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形式。基于此,雕塑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雕塑精神领域的体现。
首先,雕塑各部分造型的表现主义手法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发展空间环境艺术文化氛围的整体经济协调。比如,在吴为山创作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中,悲愤的精神是其表现的重点,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观众的这种学生感受,艺术家在此利用了观众的整体质量感知生活方式。
其次,重复运用形式矩阵,加强雕塑空间情感的表达。观众在欣赏雕塑时,视野有限,往往得到的视觉体验是断断续续的。然而,在同一个空间里,一个单一的视觉元素本身会形成一个单一的感知力场,一些视觉元素会在彼此的重力之间形成一个视觉连接,结合成整体的视觉形式。如果某个建模语言被感知不止一次,这将有助于形成对整个空间感的理解。
再次,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加强雕塑空间情感的建立。整体而言,色彩、质感、触感、声音等是其构成元素,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可以提升作品的空间体验。在当代雕塑创作中更为明显,尤其是一些带有装置意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