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对浮雕制作的图案进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在古今中外漫长的艺术历史中,浮雕图案已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并且随着时代的演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浮雕的内涵和外延也变得更加广阔。这里只能根据我们已经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从从属性、空间性、实用性等方面对其表达方式进行粗略的划分和梳理。
      1、建筑装饰浮雕
    建筑装饰浮雕是附着在建筑物上,以配合、适应和装饰建筑物表面空间和浮雕的存在形式。根据建筑的功能、装饰角度和装饰位置,可分为纪念性、主题和装饰浮雕三种类型。
    浮雕的形态语言:浮雕的创作既要满足建筑的需要,又要充分展示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纪念性和主题浮雕大多遵循叙事构成原则,并包含指示性的象征意义。它适应了纪念性建筑深远意义的表达,具有延伸建筑精神的功能。
    在浮雕的起源和历史上,纪念性浮雕在人类社会进入中国奴隶制社会后可以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它常被用在为自己死后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永生而建造的陵墓中,更被广泛地应用于为祭拜祖先、神灵而建造的庙宇文化以及为庆祝伟大胜利或举行盛典而建造的纪念碑、纪功柱和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上。人类对于古代生态文明的这些纪念物,往往将建筑、雕塑、浮雕和绘画进行综合而有机地联系生活在一起。
    作为建筑装饰的装饰浮雕,它也更依附于建筑主体而存在。装饰性浮雕,一般总是雕刻在某座建筑物的部件或局部的表面。装饰性浮雕一般不重情节描述和叙事性,也不着意于表现重大主题,而更多地是追求抒情性和赏心悦目的形式感,内容形式和装饰部位也相对地自由和活泼。它更强调对装饰对象的依附和烘托,更强调空间形态上的适应性功能,以及对平衡、对称、条理、反复等形式美的规律和装饰艺术语言的运用。20世纪以来,装饰浮雕的风格经历了从简约、抽象到多元繁荣的变化过程,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建筑空间,起到了装饰建筑、美化环境的作用。

 

11101.jpg


    2.架上浮雕
      架上表现性浮雕是指依赖于中国建筑而存在,更注重雕塑家个人主义情感与观念以及表达的一种具有浮雕类型,它可作为架上陈列也可独立置放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在空间主要表现上独立性较强,题材方面表现也非常需要广泛,是一种较自由的表现不同形式。
    随着艺术家对雕塑空间探索的不断拓展,浮雕的形式不再完全作为建筑装饰的附属品而存在,而是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出一种更为独立的精神内涵。
    浮雕艺术的多样性和多种形式并存。浮雕与圆雕技术在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适应、相互影响中发展。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浮雕更多地存在于个体雕塑家的作品中。浮雕作为一种独立的雕塑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存在价值。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形式日益繁荣和丰富。相对独立的浮雕语言和形式的形成,为架上表现性浮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1100.jpg


      3、功用进行审美性浮雕
    功能性审美浮雕是一种适应和装饰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雕塑形式。事实上,功能救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的艺术可能与实用性有关。在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时期都出现了大量的功能装饰浮雕。
    在各国的徽章、钱币和纪念币的设计和制造中,浮雕形式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这些作品虽然规模小,空间有限,但在主题、内容和形式表现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雕塑,感受到精致和完美的程度。这种浮雕处理技法比较精湛,做工精细,铸件精细,具有良好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一些现代艺术家从这种形式中汲取灵感,极大地拓展了其表现空间,从而使丰富的发展和浮雕在实践中的表现潜能发挥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变化,实用的审美浮雕也是一样的,它必然会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得到更大的发展。